原标题:划定三类单元共1576个
陕西基本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4月9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根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冀武介绍,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基本建立了一套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省共划定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单元共1576个,涵盖大气、水、生态、土壤等环境要素,把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控制单元,实现“一单元一清单”,直接服务于生态环境管理。
其中,优先保护单元828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96%;重点管控单元652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89%;一般管控单元9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15%。
具体来说,优先保护单元主要涵盖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针对环评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举措》,提出了专班运作、建立台账、精准服务、系统政策集成、严格环境准入、提升审批效能等十三条工作举措。
“我们要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实施专班化运作,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纳入台账内当年开工的重点项目,逐项目明确审批责任人及审批时间,每月调度进展,通报达不到时序进度的市(区),及时预警进度缓慢项目,对于应受理未及时受理、应审批未及时审批的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冀武说。目前,环评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间平均压缩30%。
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二级调研员梁新辉介绍,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全省现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62座,年处理能力4758.42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陕西三个案例成功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的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