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政企快线 > 陕西品牌 > 正文

产业铺就“致富路”

陕西品牌 陕西日报 2025-01-11 09:01:00
A1 A2 A3

  紫阳县双桥镇茶园示范基地(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储茂银文/图

  紫阳县紧扣“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主线,解好乡村振兴“关键”题,用心、用情、用智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民生“答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农产品是本地的红薯,香糯可口。”2024年12月25日晚,紫阳县干部吴作毅在直播间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除了电商主播的身份外,吴作毅还是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双桥镇莲花村的第一书记。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双桥镇打造了驻村帮扶“组团服务”电商服务中心,由第一书记组团直播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

  “全镇有9名第一书记。他们中有的‘化身’为主播直播带货,有的则在后台进行货物收购、打包发货等工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工作链。”双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方元意说。

  据了解,紫阳县按照“一镇一团”原则,在全县组建了17个镇级“第一书记服务团”,对接159个省市县包联单位,制定的431项组团服务清单已落地见效,破解了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的问题。紫阳县还在385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争先进位”活动,围绕“4+3”产业链优化村村、村企、村社联建模式,组建区域化产业联盟党委3个、党总支4个,激励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

  稳岗就业助发展

  2024年12月26日,位于紫阳县高桥镇远元小区的西安风度服饰有限公司分厂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在使用缝纫机制作足浴工作服。

  “我的工作是缝纫和绣花,月工资4000多元。工厂离家不远,照顾老人、孩子很方便。”工人王显琴说。

  这家社区工厂是高桥镇招商引资来的企业,主要为足浴企业生产工作服、靠枕等产品,目前吸纳用工30余人,年发放工资约100万元。

  “在这里建厂,当地给了我们免收4年房租、水电费的优惠政策。我们在招工、生产中遇到任何难题,当地干部都想办法积极解决。”厂长马云武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稳岗就业是重点。紫阳县加快企业招引和培育工作,先后引进陕西铭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聚利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康爱多宝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产业链企业29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依托“企业总部+分厂”模式,培育新社区工厂121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4380人。

  “我们聚焦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持续开展修脚足浴、家政月嫂、职业茶农、电商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脱贫劳动力3083人。”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贾学平说。

  特色产业促增收

  2024年12月20日,在紫阳县焕古旺源春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忙着制作小橘茶。金钱橘经过开孔、填茶、烘干等工序,与红茶融合,就成了香气扑鼻的小橘茶。

  “春季我们在茶园采茶,冬季在厂里做小橘茶,每天有100多元工资。”焕古镇大连村村民吴变凤说。

  “制作小橘茶把茶叶和橘子都利用了起来,既丰富了公司的产品,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该公司负责人朱富玲说。

  目前,紫阳县有茶园26万余亩、茶企441家。其中,30余家茶企加入到小橘茶的生产、销售中。2024年,全县生产茶叶1.2万余吨,实现产值35.5亿元,带动12万人增收。

  “我们坚持富硒茶首位产业不动摇,协同发展富硒魔芋、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生态渔业等,促进了产业融合、健康发展。”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喻铭星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紫阳县投入衔接资金2.37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兑付产业奖补5995.7万元,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建成茶叶、魔芋、果蔬、金钱橘、香菇、中药材等产业基地,493家企业从事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全县各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超过10万元。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